世界女排大奖赛

世界女排大奖赛

此条目使用外部链接的方式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方针或指引,或致使内文成为链接农场。 (2024年5月31日)请协助清理过度与不适当的外部链接,并将有用的链接移到参考文献中。详情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4年5月31日)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可供查证。请协助补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世界女排大奖赛(FIVB Volleyball World Grand Prix),是国际排联(FIVB)在1993-2017年期间举办的一年一度大型世界级女子排球比赛,创办于1993年,比赛性质相对于男子的世界排球联赛,是FIVB举办的最大型及最具规模的国际性赛事之一,2018年起由世界女排联赛(或称女排国家联赛)取代,有16支队伍参赛,其中12支为核心队伍、4支为挑战队伍。

世界女排大奖赛最近的赛季或赛事运动排球创立1993年,​32年前​(1993)队伍数32 队洲国际性(FIVB)应届冠军 巴西(第12次)夺冠最多 巴西(12次)

赛事分为三个档次组别进行(第一及第二档分别12队,第三档8队),档次的参加资格按FIVB世界排名而定,其中第一档组别的比赛最受瞩目及欢迎,12队参赛队伍以世界排名前十六名的顶尖队伍为主 (详见: 世界排名)。2017年增至共32支队伍。

有鉴于女子排球的世界三大赛(世界杯、世界女排锦标赛、奥运会)分别是四年一度于固定一个主办国举行,国际排联为了加强世界各地(尤其是东亚地区的观众)对女排的注意和吸引力,于是在1993年首办一年一度的世界女排大奖赛。

以第一档组别为例,赛事先进行三周的分站赛(或称预赛轮,每周设有三个分站,每个分站有4支队伍参加,各队在每周参加三场比赛),之后是一周的总决赛(或称决赛轮),成绩会累积计算,所有分站赛完成后成绩最佳的五支队伍会连同东道主进入最后的决赛周(总决赛)(原本是四强,曾经增至八强,最后定于六强),决赛周胜出者便是整个赛事的总冠军。

目录

1 发展沿革及历史

2 赛制

3 非典事件

4 参赛资格

5 历年成绩总结

5.1 历年三甲

5.2 历届MVP得主

6 主办城市/国家

7 历年战情 (1993-2005)

7.1 1993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2 1994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3 1995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4 1996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5 1997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6 1998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7 1999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8 2000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9 2001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10 2002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11 2003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12 2004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13 2005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奖牌榜

9 参赛国家或地区

10 参见

11 注解

12 外部链接

发展沿革及历史

编辑

女排大奖赛早年的分站赛事和总决赛通常在东亚地区举行,这是因为东亚地区的排球市场庞大,拥有较大的观众群(例如香港),而且大奖赛的赞助商多来自东亚地区。 之后,一些分站赛事亦陆续在欧美各地举行,例如在2003年的总决赛便首次在欧洲的意大利举行及2015年的总决赛在北美洲的美国举行。

世界女排大奖赛的地位虽不及排坛的世界三大赛,但奖金和知名度却远胜世界三大赛。由于是纯粹商业性比赛,故夺得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冠军一般不被视作世界冠军。 不过大奖赛却造就了世界女排的明星化,对女排在全世界的推广作用有着一定的贡献。1993年至今,只有中国和日本从来没有缺席过世界女排大奖赛。

世界女排大奖赛自1993年首次举办10年以来,没有一支女排国家队能够成功卫冕赛事的总冠军,直至2005年,巴西女排首度成功卫冕赛事的总冠军,更是夺标次数最多的球队(12次)。至今只有六支队伍赢过世界女排大奖赛冠军:古巴、美国、巴西、俄罗斯、中国和荷兰。(详见历年成绩总结)

美国女排继1995年和2001年后,之后在2010年-2012年连续卫冕成功,其后在2015年第六度称后。值得一提的是,自2008年开始,冠军几乎是美国女排及巴西女排之争。

赛制

编辑

赛事大约可分为两轮,初赛(即分站赛)及总决赛。大奖赛比赛历时四周,前三周属分站赛事,每个分站均有四队女子排球队参加单循环赛事,同一周均有三个分站赛事进行,即是说每队参赛队伍要先经3个分站共9场比赛,成绩最佳的首5名(不包括总决赛主办国)连同总决赛主办国队伍进入总决赛。

历年分站赛事的参赛队数目不同(8-12队),而参加总决赛队伍数目和总决赛的赛制亦不统一(参加总决赛队伍数目由起初的4队到03年增至6队,按:01年更全数8队自动晋身决赛周)。 总决赛主办国的参赛队则伍自动晋身总决赛,不受分站赛总成绩影响。以第一档组别为例,近年初赛参赛队数已统一为12队。参赛席位由女排水平较高的东亚、欧洲和美洲国家所瓜分。

以2005年为例,总决赛6强以单循环分组赛方式决胜。(04年是最后6强分2组,每组3队争2个半决赛席位; 05年又改回03年的最后6强以单循环分组赛方式争霸; 至于02年的最后4强以单循环分组赛方式比拼,首两名争总冠军,另外两队争总季军。)

赛事亦设升降班制度,如第二及第三档的队伍在所属的组别夺得冠军,会在下年升上高一级的组别(即第二档冠军升上第一档,第三档冠军升上第二档),另外如在所属的组别得到最后一名,会在下年降班到低一级的组别(即第一档最后一名降班至第二档,第二档最后一名降班至第三档)。

非典事件

编辑

传统上,大奖赛的分站赛事多数在亚太地区举办,总决赛更必定在东亚地区举行,但在2003年因非典型肺炎在东亚地区蔓延,国际排联决定将大奖赛全程(初赛和总决赛,改为各历时一周)改在意大利举行 - 初赛将12强分成两组,每组以单循环分组赛方式比赛,两组的前3名成为总决赛最后6强,6强在第2轮总决赛中再以单循环分组赛方式比赛,决定冠、亚、季军谁属。

当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女排大奖赛的总冠军。

参赛资格

编辑

以往是亚洲、欧洲和美洲各有四队参加;以2005年为例,亚洲区以洲内世界排名最高四队(中国、日本、韩国、泰国)参加,欧洲以预选赛决定参赛资格(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美洲以2004年泛美运动会女排赛头四名(古巴、美国、多米尼加、巴西)出线。

为了提升赛事的观赏性,现时已改为以世界排名来决定参赛资格,例如通常第一档组别的12支队都是以世界排名前十六名为主,而且并不再均分洲份(即每个洲的队伍数目均等),另外由于欧洲劲旅众多,现时第一档组别超过一半均是欧洲队伍,而亚洲队伍只获三席,美洲的队伍也只获两至三席。

历年成绩总结

编辑

历年三甲

编辑

年份

分站参赛队数

总决赛

主办城市

参赛队数

冠军

亚军

季军

1993年

8

香港

4

古巴

中国

俄罗斯

1994年

12

中国上海

4

巴西

古巴

中国

1995年

8

中国上海

4

美国

巴西

古巴

1996年

8

中国上海

4

巴西

古巴

俄罗斯

1997年

8

日本神户

4

俄罗斯

古巴

韩国

1998年

8

香港

4

巴西

俄罗斯

古巴

1999年

8

中国玉溪

4

俄罗斯

巴西

中国

2000年

8

菲律宾马尼拉

4

古巴

俄罗斯

巴西

2001年

8

澳门

8

美国

中国

俄罗斯

2002年

8

香港

4

俄罗斯

中国

德国

2003年

12

意大利安德里亚

6

中国

俄罗斯

美国

2004年

12

意大利雷焦卡拉布利亚

6

巴西

意大利

美国

2005年

12

日本仙台

6

巴西

意大利

中国

2006年

12

意大利雷焦卡拉布利亚

6

巴西

俄罗斯

意大利

2007年

12

中国宁波

6

荷兰

中国

意大利

2008年

12

日本横滨

6

巴西

古巴

意大利

2009年

12

日本东京

6

巴西

俄罗斯

德国

2010年

12

中国宁波

6

美国

巴西

意大利

2011年

16

澳门

8

美国

巴西

塞尔维亚

2012年

16

中国宁波

6

美国

巴西

土耳其

2013年

20

日本札幌

6

巴西

中国

塞尔维亚

2014年

28

日本东京

6

巴西

日本

俄罗斯

2015年

28

美国奥马哈

6

美国

俄罗斯

巴西

2016年

28

泰国曼谷

6

巴西

美国

荷兰

2017年

32

中国南京

6

巴西

意大利

塞尔维亚

历届MVP得主

编辑

1993 – 米雷亚·路易斯(古巴)

1994 – 费尔南达·文图里尼(巴西)

1995 – 塔拉·克罗斯-巴特尔(美国)

1996 – 勒伊拉·巴路士(巴西)

1997 – 叶夫根尼娅·阿塔莫诺娃(俄罗斯)

1998 – 勒伊拉·巴路士(巴西)

1999 – 维露娜·迪亚斯(巴西)

2000 – 索科洛娃(俄罗斯)

2001 – 丹尼尔·斯科特(美国)

2002 – 叶夫根尼娅·阿塔莫诺娃(俄罗斯)

2003 – 保拉·卡尔杜洛(意大利)

2004 – 洛根·汤姆(美国)

2005 – 葆拉·佩克诺(巴西)

2006 – 谢拉·卡斯特罗(巴西)

2007 – 芙莉雅(荷兰)

2008 – 玛丽安·斯泰因布雷克(巴西)

2009 – 谢拉·卡斯特罗(巴西)

2010 – 弗鲁克·艾姬拉迪禾(美国)

2011 – 德斯汀妮·胡克尔(美国)

2012 – 梅根·伊希(美国)

2013 – 泰莎·梅内塞斯(巴西)

2014 – 佐野优子(日本)

2015 – 卡丝塔·洛维(美国)

2016 – 娜塔莉亚·佩雷拉(巴西)

2017 – 娜塔莉亚·佩雷拉(巴西)

资料来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主办城市/国家

编辑

下表列出决赛轮主办城市或国家的主办次数

主办次数

主办城市/国家

年份

8

中国

1994, 1995, 1996, 1999, 2007, 2010, 2012, 2017

6

日本

1997, 2005, 2008, 2009, 2013, 2014

3

香港

1993, 1998, 2002

3

意大利

2003, 2004, 2006

2

澳门

2001, 2011

1

菲律宾

2000

1

美国

2015

1

泰国

2016

历年战情 (1993-2005)

编辑

除特别附注外,栏位中所有比赛均是以单循环形式进行。

2006年起的的赛事资料可在个别主条目查看。

1993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编辑

第一届世界女排大奖赛的总决赛在1993年定于香港举行,至于分站赛赛事分别在其他六个亚太地区(日本、泰国、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以及台湾)举行,是次比赛有古巴、俄罗斯、中国、巴西、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八支球队参加。

在总决赛中,巴塞罗那奥运会冠军古巴女排以盘数3-1击败中国女排而首夺锦标,并赢得40万美元的冠军巨额奖金。

1994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编辑

该届比赛有四支新面孔加入了分站赛,分别是中华台北、意大利、荷兰和秘鲁,分站赛场地也扩展到印尼、澳门和菲律宾等地区。

在上海举行的总决赛中,巴西队击败当时如日中天的卫冕冠军古巴女排,并首次获得这一项年前度赛事的冠军奖杯,中国女排则压倒老对手日本队取得季军。

1995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编辑

本届比赛确立了往后几年中延续实施的小组单循环赛制模式,八支球队分成两个小组作单循环比赛,小组成绩最佳的首两名再进行交叉准决赛,胜方将进入最后决赛决出总冠军。

另外,这一年的赛事还首次突破亚太地区以外举行分站赛,FIVB将两站分站比赛分别移师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以及巴西举行。

最后比赛结果出人意料之外,赛前未被看好的美国队爆冷击败卫冕冠军巴西队,并首次获得冠军。

1996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编辑

是次比赛在亚特兰大奥运会闭幕后不久举行,分站赛的比赛分别被安排在中国、日本、印尼、夏威夷、澳门、台北和香港举行,总成绩排名前四的球队将取得参加在上海举行的总决赛的资格。

自由人制度亦在该年大奖赛开始实施,亦是FIVB首次在正式比赛实行这种制度,自由人(或称自由球员,Libero Defensive Player)之功能在于以加强防守,达到攻守平衡之效用。

当时年刚刚成功卫冕奥运冠军的古巴女排未能再下一城,在总决赛中败于不久前在奥运会准决赛中还是其手下败将的巴西队,巴西队则是第二度赢得锦标,而俄罗斯队则获得第三名,占有主场之利的奥运亚军中国女排则令人失望地排在四强之末。

1997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编辑

由于当年的赛程过于紧密,去届冠军巴西队宣布放弃卫冕,相反当时在世界女子排坛还是初哥的意大利女排则以候补资格参加比赛,是次总决赛首度被安排在日本神户举行。

俄罗斯队在总决赛中,艰难地击败古巴女排首次夺得冠军,韩国队亦首夺大奖赛奖牌(铜牌),主办国日本队位列四强之末。

1998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编辑

主办单位再度改革本届比赛的赛制,增设第三名争夺战,同时,是次比赛也被推广到更多国家和地区举行,印度首办了其中一站分站赛,而在泰国清迈举行的分站赛则吸引成千上万的热情球迷前往排球赛场为参赛各队呐喊助威,间接促使泰国大力发展女排运动。

这年的总决赛在香港主权移交后首次在香港举行,当年共有超过1万人次的球迷进入主场馆观看比赛,巴西队在最后的决赛中击败俄罗斯女排,第三度称后,古巴女排则在艰难地击败获得主场球迷支持的中国女排,获得一枚铜牌。

1999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编辑

当年的总决赛首次在小城市(中国云南玉溪)举行,俄罗斯队在名教练Nikolai Karpol带领下,以高举高打的战术力压劲敌卫冕冠军巴西队,她们仅仅耗时1小时,就以盘数3-0(25-23,25-22,25-20)打败这支南美三届盟主,继97年之后再度获得冠军,共有4200名观众在决赛当日到现场观看比赛。

而中国女排在先失一盘的情况下,反胜意大利队3-1(19-25, 25-20, 25-23, 25-21)夺得铜牌。

2000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编辑

是次大奖赛总决赛首度移师菲律宾马尼拉举行,在Philsports Arena有10,750名现场观众观看。 90年代世界三大赛八连冠的古巴女排,在这一届比赛中再次展现其强横实力并夺取冠军,和悉尼奥运会一样,黑色橡胶压倒俄罗斯女排夺冠。 她们在年底FIVB评选‘世纪最佳’奖项中被提名角逐‘世纪最佳女子排球队’。

这一届比赛还首次颁发个人奖项,中国老将李艳夺得了‘最佳自由人’奖项。

其他个人奖项还有:

最有价值球员 - Lioubov Chachkova-Sokolova(俄罗斯)

最佳发球手 - Erika Coimbra(巴西)

最佳拦网手 - Ekaterina Gamova(俄罗斯)

最佳得分手 - Valle Ana Fernandez(古巴)

2001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编辑

这次总决赛移师到回归后的澳门举行,中国女排除再次在惊涛骇浪中打入决赛,却因在决赛中失利而与首夺冠军的机会擦身而过,击败她们的是未曾在该年分站赛中夺冠的美国队,美国队在决赛中无论在发球、拦网以及进攻上要全面优于中国女排,最后美国队以盘数3-1勇挫中国女排,美国人第二次夺得锦标,而为中国女排得分最多的是3号年轻新秀杨昊。

Pool

分站

参赛队数

冠军

亚军

季军

A

泰国素攀武里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俄罗斯

美国

韩国

B

香港

4

日本

中国

巴西

C

中国哈尔滨

4

中国

巴西

日本

D

台湾凤山

4

古巴

美国

俄罗斯

E

中国哈尔滨

4

中国

美国

古巴

F

日本东京

4

巴西

俄罗斯

日本

8强A组

澳门

4

俄罗斯

中国

日本

8强B组

4

古巴

美国

巴西

总决赛

8 A

美国

中国

俄罗斯

^ 注解A:-2001年所有参赛8队共进行6站分站赛,但全数8队均直接进入总决赛;总决赛先将总决赛分成A、B两组作单循环比赛,两组的首两名进入准决赛,四强再以交叉淘汰赛形式决出冠、亚、季、殿军,另有第五名和第七名遗材赛。(资料来源[永久失效链接])

2002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编辑

总决赛又回到香港举行,在决赛中,俄罗斯队强劲的一攻能力让顽强的中国女排一筹莫展,中国女排最终以盘数1-3(27-29, 25-23, 20-25, 21-25)失利,俄罗斯队的主攻手、名将阿塔莫诺娃(Artamonova)在总计93分钟的比赛中,一人便独得了26分,她亦实至名归地当选该届比赛的“最有价值球员”。

Pool

分站

参赛队数

冠军

亚军

季军

A

日本东京

4

巴西

德国

日本

B

中国成都

4

俄罗斯

中国

美国

C

菲律宾马尼拉

4

俄罗斯

日本

德国

D

泰国那空叻差席玛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中国

美国

古巴

E

澳门

4

中国

德国

巴西

F

台湾苗栗

4

俄罗斯

古巴

日本

总决赛

香港

4 B

俄罗斯

中国

德国

^ 注解B: - 分站赛成绩最佳4队(包括主办国中国在内)进入决赛周,最后4强以单循环分组赛方式比拼,决赛周首两名再以一场终极决赛争逐总冠军(俄罗斯胜中国夺冠军),另外两队则以一场季军战争逐总季军(德国胜巴西夺季军)。

2003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编辑

中国女排在初赛败于巴西和俄罗斯,仅凭得失盘比率较高压过同分的巴西队,获得小组第3名勉强出线总决赛,但她们在总决赛表现却脱胎换骨,连克美国、韩国、地主队意大利、荷兰和宿敌俄罗斯,全胜并勇夺冠军。

其他详情请参见非典事件

Pool

分站

参赛队数

冠军

亚军

季军

A

意大利安德利亚

6

美国

荷兰

意大利

B

6

韩国

俄罗斯

中国

总决赛

6

中国

俄罗斯

美国

2004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编辑

Pool

分站

参赛队数

冠军

亚军

季军

A

泰国曼谷

4

古巴

美国

泰国

B

台湾苗栗

4

巴西

中国

德国

C

日本川崎

4

意大利

俄罗斯

波兰

D

菲律宾马尼拉

4

巴西

波兰

韩国

E

香港

4

中国

美国

意大利

F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4

古巴

俄罗斯

日本

G

德国罗斯托克

4

德国

美国

俄罗斯

H

中国合肥

4

中国

波兰

意大利

I

韩国济州

4

巴西

古巴

日本

总决赛

意大利雷焦卡拉布利亚

6 C

巴西

意大利

美国

^ 注解C: - 总决赛周最后6强分开两组,每组3队以单循环形式争逐两个准决赛席位,四强再以交叉淘汰赛形式决出冠、亚、季、殿军,另有第五名遗材赛。

2005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编辑

Pool

分站

参赛队数

冠军

亚军

季军

A

日本东京

4

巴西

日本

波兰

B

意大利雷焦卡拉布利亚

4

古巴

意大利

德国

C

中国宁波

4

中国

荷兰

美国

D

韩国首尔

4

日本

美国

韩国

E

澳门

4

中国

巴西

波兰

F

菲律宾马尼拉

4

古巴

荷兰

意大利

G

香港

4

意大利

中国

多米尼加

H

台湾台北

4

巴西

古巴

荷兰

I

泰国曼谷

4

波兰

日本

美国

总决赛

日本仙台

6

巴西

意大利

中国

奖牌榜

编辑

排名

国家

总决赛

最佳排名

冠军

亚军

季军

获奖次数

1

巴西

12次

5次

2次

19次

冠军(94, 96, 98, 04, 05, 06, 08, 09, 13, 14, 16, 17)

2

美国

6次

1次

2次

9次

冠军 (95, 01, 10, 11, 12, 15)

3

俄罗斯

3次

6次

4次

13次

冠军 (97, 99, 02)

4

古巴

2次

4次

2次

8次

冠军 (93, 00)

5

中国

1次

5次

3次

9次

冠军 (03)

6

荷兰

1次

0次

1次

2次

冠军 (07)

7

意大利

0次

3次

4次

7次

亚军 (04, 05)

8

日本

0次

1次

0次

1次

亚军 (14)

9

塞尔维亚

0次

0次

3次

3次

季军 (11, 13, 17)

10

德国

0次

0次

2次

2次

季军 (02, 09)

11

韩国

0次

0次

1次

1次

季军 (97)

12

土耳其

0次

0次

1次

1次

季军 (12)

参赛国家或地区

编辑

至目前为止,中国女排及日本女排是唯二的队伍从来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届的比赛,而中国女排也是出席决赛轮次数最多的队伍。

目前属第一档组别队伍

目前属第二档组别队伍

目前属第三档组别队伍

目前已不活跃于各个组别

国家或地区

预赛轮(分站赛)

决赛轮[N 1]

参与次数

首次

最后一次

参与次数

首次

最后一次

中国

25

1993

2017

24

1993

2017

日本

25

1993

2017

13

1993

2015

巴西

24

1993

2017

23

1993

2017

美国

24

1993

2017

12

1995

2017

古巴

22

1993

2016

13

1993

2012

俄罗斯

21

1993

2017

16

1993

2016

意大利

19

1994

2017

12

1999

2017

德国

18

1993

2017

4

2001

2009

韩国

18

1993

2017

4

1993

2003

泰国

15

2002

2017

3

2011

2016

多米尼加

14

2004

2017

荷兰

14

1994

2017

6

2003

2017

波兰

14

2004

2017

2

2007

2010

哈萨克斯坦

8

2007

2017

波多黎各

8

2009

2017

阿根廷

7

2011

2017

塞尔维亚

7

2011

2017

3

2011

2017

土耳其

7

2008

2017

2

2012

2014

秘鲁

6

1994

2017

阿尔及利亚

5

2013

2017

保加利亚

5

2013

2017

加拿大

5

2003

2017

捷克

5

2013

2017

澳大利亚

4

2014

2017

比利时

4

2014

2017

1

2014

2014

中华台北

4

1994

2012

克罗地亚

4

2014

2017

墨西哥

4

2014

2017

哥伦比亚

3

2015

2017

肯尼亚

3

2014

2016

阿塞拜疆

1

2006

2006

喀麦隆

1

2017

2017

法国

1

2017

2017

匈牙利

1

2017

2017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

2017

2017

委内瑞拉

1

2017

2017

以上资料截至2017年

参见

编辑

女子排球国家联赛

世界排球联赛

注解

编辑

^ Since Group system was introduced in 2014, statistics of only Group 1 Final Round are included, as this is the medal round.

外部链接

编辑

国际排联世界女排大奖赛官网(英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相关拼贴

365bet足球正网平台 如何有效地卸载Adobe Photoshop
365bet足球正网平台 各种小动物的汗在哪里

各种小动物的汗在哪里

📅 07-05 👀 9415